•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杂志简介
  • 杂志导读
  • 新闻资讯
  • 通知公告
  • 在线投稿
  • 联系我们

栏目导航

杂志导读
邮箱投稿
邮政投稿
在线投稿

新闻资讯Notice

  • 我院“二人转艺术研究”获批...
  • 省剧协换届,我院两位同志当...
  • 《戏剧文学》荣获第二届华文...
  • 《戏剧文学》杂志列入“吉林...
  • 省社科规划办对“东北二人转...
  • 《戏剧文学》再次入编《中文...

通知公告News

  • 我院获“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
  • 胡维革先生来我院做学术演讲
  • 2015年第一次吉剧剧本研讨会...
  • 马少红厅长到省艺术研究院调研
  • 《戏剧文学》列入国家第一批...
  • 我院“学术大讲堂”今天开讲
  • 吉林省戏剧(曲)影视编剧高...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杂志导读 > 2014年 > 03 > 信息摘要

《上帝的宠儿》:生命意义的追寻

【出 处】: 彼得·谢弗 基督教神学 伊格尔顿

【作 者】: 孙义林

【摘 要】伊格尔顿认为吸收了马克思主义与法国理论的当代基督教神学有可能为人类的发展探索出一条繁荣之路。而其在曼彻斯特题为“耶稣是不是一位革命者”的演讲中认为耶稣是一位期待完美世界的革命者。伊格尔顿的言论某种意义上显示出其对在否定了宏大叙事的后现代理论逐步成为明日之花的新世纪,基督教神学叙事成为元叙事的可能性的思考。伊格尔顿的这一思想对理解英国当代剧作家彼得·谢弗戏剧中所表现出的神秘的人与神关系的主题具有启发意义。本文从伊格尔顿对基督教神学新的阐析切入,分析彼得·谢弗代表作之一《上帝的宠儿》中所表现出的人与神的神秘关系,进而阐释谢弗戏剧中所表现出的对生命价值的追寻。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悲剧的意义与伦理视觉——黑格尔辩证法中国经典文本视角的解读
下一篇:反童话的迫害文本——解读荒诞剧《伊沃娜公主》

吉林省艺术研究院 长春市建设街83-2号吉ICP备09007276 Copyright 2010 吉林省艺术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