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杂志简介
  • 杂志导读
  • 新闻资讯
  • 通知公告
  • 在线投稿
  • 联系我们

栏目导航

杂志导读
邮箱投稿
邮政投稿
在线投稿

新闻资讯Notice

  • 我院“二人转艺术研究”获批...
  • 省剧协换届,我院两位同志当...
  • 《戏剧文学》荣获第二届华文...
  • 《戏剧文学》杂志列入“吉林...
  • 省社科规划办对“东北二人转...
  • 《戏剧文学》再次入编《中文...

通知公告News

  • 我院获“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
  • 胡维革先生来我院做学术演讲
  • 2015年第一次吉剧剧本研讨会...
  • 马少红厅长到省艺术研究院调研
  • 《戏剧文学》列入国家第一批...
  • 我院“学术大讲堂”今天开讲
  • 吉林省戏剧(曲)影视编剧高...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杂志导读 > 2014年 > 07 > 信息摘要

《牡丹亭》中的亵语现象

【出 处】: 《牡丹亭》 亵语 天性伪道学 科诨艺术

【作 者】: 廖惊

【摘 要】《牡丹亭》中存在大量的亵语。在王守仁、李贽等哲学思想影响下,彰显天性、人性,反对桎梏,成为汤显祖创作戏曲的重要思想趋向。通过《牡丹亭》中各种角色的亵语描写,汤显祖藉此同情自然天性,讽刺伪道学,并极大地增强了《牡丹亭》的科诨艺术效果。汤显祖以传统士大夫不敢正视的亵语,为宣扬天性、人性的戏曲情节赋予轻快酣畅的洋洋喜气,使《牡丹亭》成为自己反伪道学及倡导“艺术之趣”的独特宣言。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河南沁阳清代戏楼及民间演剧研究
下一篇:史官文化对古代戏剧写梦手法的影响

吉林省艺术研究院 长春市建设街83-2号吉ICP备09007276 Copyright 2010 吉林省艺术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